电化学工作站的发展历史维修维保基础
电化学测量系统简称为电化学工作站,为电化学研究和教学常用的测量设备。其主要包括单通道工作站和多通道工作站两大类,在生物技术、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应用。
发展
1791年,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为伽伐尼所发表,通常被认为此是电化学的起源。
1799年,基于伽伐尼的工作,用不同的金属片夹湿纸组成的“电堆”也就是如今所说的“伏打堆”被伏打发明了出来,此作为化学电源的雏型。恒稳电流的电源在发明直流电机以来由各种化学电源所提供。
1834年,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发现奠定了电化学的定量基础。
19世纪下半叶,通过赫尔姆霍兹和吉布斯的工作,一个明确的热力学含义被赋予了电池的“起电力”(现在叫做“电动势”)。
1889年,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由能斯特使用热力学导出了,也就是著名的能斯特公式。
1923年,被人们普遍所接受的强电解质稀溶液静电理论由德拜和休克尔所提出,使电化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验方法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大大地促进。
20世纪40年代,由于电化学暂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化学方法与光学和表面技术的联用,使人们能够对快速和复杂的电极反应进行研究,电极界面上分子的信息能够被提供。电化学一直为物理化学中比较活跃的分支学科,其发展和固体物理、催化、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应用领域
1. 纳米科学研究
2. 传感器研究
3. 金属腐蚀研究
4. 电池研究
5. 研究电化学机理。
6. 生物技术
7. 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8. 常规电化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