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修理论

电化学腐蚀的概念和危害维修维保基础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4-17访问次数:打印

腐蚀测试仪根据电化学腐蚀监测理论,通过极化电阻值,可以计算出体系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等信息。腐蚀测试仪结合了线性极化测量方法和交流阻抗测量方法的优点,能够更加准确的得到测量结果。


02.jpg


概念和危害

电化学腐蚀对机械设备所造成的危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要远远高于化学腐蚀。这是因为机械设备大部分零件材料的表面状态及环境为电化学腐蚀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如下:1、有腐蚀介质存在,即有电解质溶于水中;2、有电位差存在,即在电解液中,金属表面存在不同的组织相或者成分或者应力没有均匀地分布,使得电位差存在。

但是,如今,含有多种元素的钢铁材料可以制成机械设备上绝大部分零件,各种元素具有的电极电位各不相同,与此同时,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也使得零件表层有各种形式分布的残余应力存在。尤其是存在着如表面划痕、碰伤、压痕、磨削、烧伤等某些缺陷的表面沿着缺陷的边缘将会有结构和应力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形成。以上所列举的成分的、结构的、应力的、不均匀态势比较普遍的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不难看出。由环境条件来看,在大气中暴露的零件,当大气的相对湿度比某一临界值还要高时,腐蚀过程中形成的吸湿性产物或者在表面上存在的某些吸湿性物质就从大气中对水分进行吸收,湿润零件表面。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在其中溶人就使腐蚀电船液形成,创造了电化学腐蚀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保护而直接在大气中的零件暴露,遭受不同程度的电化学腐蚀将无法防止。


下一条:返回列表
X